⊙
⊙
生活中常常能听到有人问:
大夫,我是不是血虚了?
或者:我是不是贫血了?
二者常常给搞混了,
下面给大家说一说,
贫血与血虚的区别与联系。
什么是贫血?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气至组织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
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g/L,孕妇Hbg/L就有贫血。
贫血严重程度也有标准:
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在-90g/L之间;
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在89-60g/L之间;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在59-30g/L之间;
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小于30/L。
贫血的症状贫血一般会有皮肤、口唇、眼睑色淡,身困乏力,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慌,气短,食欲减退,腹部胀满,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等症状。一般来说,贫血程度越重,上述症状越明显。
贫血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很多疾病的表现之一。
如营养不良,消化道疾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慢性病,甚至与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实体肿瘤有关。所以一旦发现有贫血,就应进一步检查明确贫血的原因,针对病因治疗。
什么是血虚?血虚,是中医的术语,血虚证形成有先天禀赋不足,或脾胃虚弱,或各种急慢性出血,或久病不愈,暗耗阴血等原因。
血虚的症状其主要表现为: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血量少色淡,衍期或闭经等。
贫血、血虚的不同
贫血和血虚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身困乏力,走路无力,活动后感觉累,食欲下降等表现,所以,两者经常被混为一谈。
实际上,贫血和血虚并非一回事,贫血绝大多数会有血虚的表现,而血虚不一定会贫血,因为诊断气血虚的中医标准以临床表现为主,不考虑血红蛋白的量。
//如何面对贫血与血虚//如果您有身困乏力、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消瘦等表现时,可以去医疗机构查一下血常规,观察一下血红蛋白含量,明确是否有贫血。
如果有贫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贫血的原因,针对病因治疗,治疗原发病,配合中医药治疗,方可事半功倍。
所有与贫血有关的治疗,必须建立在认识贫血、诊断贫血、明确贫血原因和背景的基础之上才靠谱。
如果没有贫血,或者没有找到贫血原因时,可以通过中医的方法治疗。
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主骨生髓”,都是血虚的中医治疗理论基础。
可以在考虑辨别体质前提下进行“食补”与中药益气养血治疗的,即便时食补,最好还是咨询一下中医大夫,否则可能就得不偿失了。
当贫血原因不明确时,要定期检查、反复追踪。
当你无法判断气血虚和贫血之间的关系时,最好还是去看医生,该检查时要检查。否则,小病拖成大病就得不偿失了。
还有,当你正规治疗一段时间,症状无明显时,要考虑是否诊断有误了。
因此,针对贫血、血虚,西医辨病、中医辨证要结合起来才能标本兼顾。
锦章堂中医内科中医内科以姜增明院长的带领下,应用一人一方口服中药结合姜氏调灸疗法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不同体质、不同症结等。给予的穴位进针、行针、退针手法也不相同,是以通经脉,调气血平阴阳来治疗全身疾病,对胃肠疾病、失眠、神经性头疼、头晕、三叉神经痛、中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月经不调、痛经、内分泌紊乱等内科、妇科、儿科疾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均有良好疗效。具有创伤小、痛苦小、见效快的特点。
●痔疮不用手术就可以根治
●静脉曲张怎么治
●中药如何熬制
坐诊专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