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川/文
今年是俞樾(曲园)先生(-)诞辰周年。近读《清稗类钞》“文学类”,书中有俞曲园撰三潭印月长联一事。俞在长联前写道:“楹联乃古桃符之遗,不过五言、七言,今人有至数十言者,实非体也。……世传云南大观楼联最长,合上下联,亦不过一百八十字。今(年)湖上(三潭印月)彭公祠落成,其湖南同乡撰一长联,寄余点定,凡二百七十字。余因自撰一联,共三百十四字。”
这幅字的长联,记述了晚清一段史事,以及国学大师俞曲园和清末名臣彭玉麟(-)的情谊。
彭玉麟祖籍湖南衡阳,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等,被称为湘军水师的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
彭玉麟(上图)和杭州有很深的缘分。
25岁时,当时的衡州(衡阳)知州是杭州人高人鉴,高见了他写的牍稿,说:“此字当大贵,且有功名”,令他入府署读书,亲自为他教课。38岁时,曾国藩到衡州府编练湘军,创办水师,彭玉麟成为其得力干将。年,鼓被诏为水师提督。年9月28日,他与曾国藩同乘轮船“恬吉号”,试航到太平府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这是由上海船厂所造的中国第一艘舰船,船上有八门火炮。
年2月25日元宵节,彭玉麟赴杭州求医,在西湖边的诂经精舍养病,遂与俞樾相识、成为知己。14年后的年,68岁的他又在杭州受命出任兵部尚书一职。从这一年的7月开始一直到年,中法战争爆发,彭玉麟赶往广东布局防务,表示“一息尚存,断不敢因病推诿,以身报国,毕臣素志”、“彼若前来,即与决战”。
年末,70岁的彭玉麟自广州启程,乘轮船经海道再赴杭州就医,当时病重到饮食、言语惟艰,行走须四人扶持。
之前,他在西湖退省庵(三潭印月)的方池里,见有一块硕大的美人石,沉入水中已好久了,于是他差人架木,悬绳将美人石捞出,并作诗两首:“寒潭秋潦菊花天,老去澎郎尚放颠。扶得美人新出浴,腰支无力戏秋千”。“凌波仙子出湖滨,凝是黄初洛水神。寄语小姑休妒嫉,未妨邢尹两夫人。”
原来三潭印月的“九狮石”、“美人石”的芳名,还有这鲜为人知的来历呢。
俞曲园在长联的下联中,忆述了与彭玉麟的交往,他俩一起访云栖、游花坞,彭的孙女还与俞的孙子、探花俞陛云结成了姻缘。
俞曲园作这长联,是在失去挚友与亲翁的境况下写的,心情是沉重的、悲痛的。而彭玉麟一生的业绩,也促使他振足精神,抒联直呼:“千载后过大角炮台,寻求古迹,见者犹肃然动容,谓规模宏壮,布置谨严,中国诚知有人在”!
“中国诚知有人在”!这句话出现在年前的西湖楹联中,是多么的可贵,在古楹联中也是绝无尽有的。
回想起来,我十岁时,父母亲携我游“三潭印月”,当时还见到过这楹联,记忆中是悬挂在先贤祠门外的两侧,白底黑字,密密写就。今从年的《西湖楹联新集》中,也证实了这副楹联是由俞曲园撰并亲书的。
这副堪与云南大观楼媲美的“三潭印月”长联,不知失于何时?近阅《西湖志》:上有“年5月19日杭州暴雨,湖心亭、中山公园、平湖秋月等沿湖一带水淹。6月6日,三潭印月、小瀛洲、湖心亭进行整修”,或许是年末,西湖风景区清除一些旧匾联时失去?因无确切记载,也只能是推测而已。
如果这副少有的名联、长联,能重现“三潭印月”,那该多好!
附俞曲园撰三潭印月长联:
上联:“偉哉,斯真河嶽英灵乎!以诸生请缨投笔,佐曾文正创建师船,青旙一片,直下长江,夺转小姑山去。东防歙婺,西障湓浔,日日争命于锋镝丛中,百战功高,仍是秀才本色。外授疆臣辞,内授廷臣又辞,强林泉猿鹤,作霄汉夔龙。尚书剑履,回翔上接星辰,少保旌旗,飞舞远临海澨。虎门开绝壁,岩崖突兀,力扼重洋。千载后过大角炮台,寻求古迹,见者犹肃然动容,谓规模宏壮,布置谨严,中国诚知有人在。”
下联:“悲夫,今已旂常俎豆矣!忆畴昔倾盖班荆,借阮太傅留遗讲舍,明镜三潭,勤营别墅,移将退省庵来。南访云栖,北游花坞,岁岁追陪到烟霞深处,两翁契合,遂联兒辈姻缘。吾家童孙幼,君家女孩亦幼,对秾华桃李,感暮景桑榆。粤峤初还,举足已憐蹩躄,吴阊七至,发言益觉含糊。鸳水遇归桡,俄倾流连,便成永诀。数月前于右台仙馆,传报噩音,闻之为潸焉出涕,念酒座尚温,琴歌顿杳,老夫何忍拜公祠。”
俞樾《清稗类钞》
报纸版面设计俞帆
编辑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