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良的生活习惯低头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颈椎,很多人脖子后面长了富贵包,导致头脑供血不足,诱发头昏脑胀、头痛、视力模糊、甚至眩晕症状。
其实,你也不必惊慌,当年,师尊在泰山顶上修行,曾告诉我一个偏方:
天麻20克、黑芝麻30、山楂10、丹参5,共同打粉后用冬米酒调成糊糊,再放入两个土鸡蛋,在铁锅里隔水蒸。
连续吃上六天后,竟然颈椎病消失了,而且眼睛也亮了,头脑也清醒了。
原理:
天麻的功效与作用
治偏正头痛,首风攻注,眼目肿疼昏暗,头目旋运,起坐不能、消风化痰,清利头目,宽胸利膈,治心忪烦闷,头晕欲倒,项急,肩背拘倦,神昏多睡,肢节烦痛,皮肤瘙痒,偏正头痛,鼻齆,面目虚浮:
治中风手足不遂,筋骨疼痛,行步艰难,腰膝沉重、妇人风痹,手足不遂、治风湿脚气,筋骨疼痛,皮肤不仁、治小儿风痰搐搦,急慢惊风,风痫、小儿诸惊:
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由于天麻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效果显著,故常被人当成“补药”服用。一见眩晕,不分体质虚实,气血盛衰,就妄用天麻,其结果就可能出现以上患者一样的不良反应。
服用天麻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有:
头晕、恶心、胸闷、皮肤丘疹伴瘙痒等,个别会出现面部或全身浮肿,甚至脱发现象。不仅单用天麻会发生这类反应,有的人服了含天麻的汤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等、中成药如天麻丸、天麻蜜环菌糖衣片后,同样会出现对天麻过敏的症状。
对天麻的副作用或使用禁忌,古人早有认识。如《本草纲目》云:“久服天麻,遍身发出红丹。”《本经逢原》也云:“天麻性虽不燥,毕竟风剂,若血虚无风,火炎头痛、口干便闭者,不可妄用。”
清代名医吴仪洛更是直言:
“血液衰少及非真中风者忌用”。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天麻有一定毒副作用,天麻中毒剂量是40g以上,中毒潜伏期是1~6小时。
使用天麻时的注意事项
1.凡病人见津液衰少,血虚、阴虚等,均慎用天麻。
2.重视配伍应用。《本草衍义》有“天麻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的记述。古今医家很少单味使用天麻,而多根据不同病证组方用药。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天麻丸等。临床证明,单独使用天麻的效果不佳或者效果不确定。
3.即使针对肝阳上亢、痰阻经络等实证时,使用天麻也要详审病情,把握病机,随证加减,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天麻不宜合久煎。天麻的主要成分为天麻甙,遇热极易挥发。天麻与他药共煎会因热而失去镇静镇痛的有效成分。所以,天麻最好先用少量清水润透,待软化后切成薄片,晾干或晒干研末,用煎好的汤药冲服,或研末入丸、散服用。
5.使用单味天麻或天麻制剂时,如出现头晕、胸闷气促、恶心呕吐、心跳及呼吸加快、皮肤瘙痒等时,应立即停药,症医院诊治。
附1:天麻川芎丸
①成份: 天麻15克,川芎60克。
②用法: 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9克,食后细嚼,茶酒任下。
③主治: 偏正头痛,眩晕欲倒。--摘自《元.御药院方》
附2:天麻竹沥粥的功效
原料: 天麻10克,粳米克,竹沥30克,白糖适量。
烹制方法: 将天麻浸软,切成薄片,与粳米加水煮粥,调入竹沥、白糖即成。
食法、食量: 粥及天麻片在1天内分2次服用。
功能: 平肝息风,清热化痰。
适应范围: 适用于肝风痰热的痫症(发作前常觉眩晕头痛、胸闷乏力、心烦易怒,发作时突然昏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移时渐苏,醒后一如常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