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忙碌了一天后会出现头痛、昏沉的症状,休息后缓解不明显,几招简单易行的自我按摩点穴手法可以缓解。
头痛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头部不同部位的疼痛,包括前额、偏头部、头顶、后枕部等。可为持续性,也可间断发作。疼痛性质以钝痛、刺痛、跳痛为主,部分伴有血管搏动感,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导致头痛的因素很多,如脑血管疾病、眼源性疾病、耳源性疾病、高血压、颈椎病等。对于有明确病因引起的头痛,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而很多人是没有原发疾病的非特异性头痛,也可称为紧张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因头颈部肌肉筋膜持久性收缩(可由受寒或精神紧张所致),以钝痛、紧束、受压感为特征的一类头痛,部分伴有头昏沉感,往往继发或伴发于颈椎病。多为长期伏案工作者,尤其是工作时间长、精神压力大的人群。这种头痛很容易反复发作,程度时轻时重。
“通则不痛”,按摩点穴具有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止痛的作用,对于头痛有良好的功效。下面向大家介绍针对不同的头痛部位,所施行的不同按摩方法。
前额头痛
选穴:攒竹穴,合谷穴
定位:攒竹穴在面部,眉头凹陷中。
定位:合谷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或拇、食指合拢,肌肉的最高处即是。
操作:端坐或者平躺,用双手拇指点压眉头的攒竹穴2分钟,可轻轻点揉。左手拇指点揉右手合谷穴,右手拇指点揉左侧合谷穴,交替进行各1分钟。可反复操作直至缓解。
两侧偏头痛
选穴:太阳穴,外关穴
定位:太阳穴在颞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定位:外关穴在前臂外侧,腕背横纹上2寸(大约两个拇指宽度),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操作:端坐,用双手食指点压两侧太阳穴2分钟,可轻轻点揉。左手拇指点揉右上臂外关穴,右手拇指点揉左上臂外关穴,交替进行各1分钟。可反复操作直至缓解。
头顶部疼痛
选穴:百会穴,太冲穴
定位:百会穴在头顶,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定位:太冲穴在足背,第1、第2足趾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操作:端坐,用拇指点揉头顶的百会穴2分钟。双手拇指点揉两侧足背的太冲穴2分钟。可反复操作直至缓解。
后枕部疼痛
选穴:风池穴
定位: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平齐。
操作:端坐,用双手拇指或食指点压两侧枕骨下的风池穴2分钟。可反复操作直至缓解。
以上这些都是简单易上手的自我点穴方法,紧张性头痛多由气滞、血瘀、风寒等因素所致,中医按摩点穴可以行气活血、疏风散寒,同时还有松筋解肌、疏通经络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头痛。
若以上方式不能缓解,病理性头痛则需看医生,进行辨证治疗。
本院特聘专家
胡国恒主任医师
胡国恒,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内科博导,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湖南省名中医,省双一流学科中医学-中医药防治心脑病学术带头人。
擅长运用中医药经、验方治疗内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尤其对各类顽固性头痛、眩晕、睡眠障碍、焦虑、抑郁、脑卒中、癫痫、痴呆、帕金森氏病、恶性肿瘤、冠心病、高血压病、顽固性心衰、慢性胃肠疾病、颈椎病、腰腿痛等病症有独特的经验。擅长:头痛、眩晕、睡眠障碍(失眠)
本院医师推荐
申怀芝副主任医师申怀芝,男,中医副主任医师,特色名中医,从医临证五十年,集中药、针灸、气功、点穴推拿按摩于一体,创有《快速治病止痛法》和“一法治多病”。擅长主治:顽固性头痛、头晕、失眠;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骨质增生、中风偏瘫;哮喘、习惯性便秘、荨麻疹、脑瘫,偏瘫,截瘫等疑难病症。尤其擅长于亚健康调理,如养生、降压、降脂、降糖、减肥等。
内容来源:医院综合中国中医药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