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中的邮轮旅游市场

本报记者庄灵辉卢志坤北京报道

“此前差不多提前一个季度订邮轮票是最划算的,今年不知道是复航期航次少还是其他原因,目前都还没看到价格与时间都比较合适的船票,但今年10月份有些价格较贵的套房竟然已经有售罄的了。”听说国际邮轮航线开始复航,在浙江工作的林峰(化名)这几个月不时会查看从国内出发的邮轮旅游航线,但是选项不多。更多的邮轮品牌、船舶和目的地选择是从境外出发的,发现此前积累的预订攻略很多已不太适用,似乎要重新认识这一出游方式。

中国国际邮轮旅游市场在停滞3年半以后,今年开始正式复航。但国际邮轮相对较长的部署周期,导致运力在短时间内难以快速提升,相对于被长久抑制的需求而言,如今供给严重不足。

不过,皇家加勒比集团高级副总裁、亚洲区主席刘淄楠对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他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前,经过多年市场规模每年翻一番(即年均增长率为50%)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的邮轮经济已初具规模,只要国际化、法治化和市场化营商环境到位,政策稳定透明,经营主体的信心会逐渐恢复,行业复苏后市场保持每年约20%的增速不是没有可能。尽管这一增速较此前有所回落,但对邮轮产业链和社会经济贡献度则可向更高质量水准迈进。

邮轮重启要多久?

在政策推动等因素影响下,我国邮轮旅游市场重启脚步正不断加快。

今年3月底,交通运输部印发《国际邮轮运输有序试点复航方案》,对国际邮轮运输复航试点作出部署,提出试点水路口岸先暂定上海、深圳邮轮港口,后续视情况增加;试点范围为上海、深圳至周边国家、地区港口间邮轮运输,暂定试点时间为6个月至1年。

此外,上海、青岛、天津等地还接连发布产业支持政策,其中上海对发展邮轮经济提出较为详细的三年行动方案,青岛、天津等地则围绕常态化邮轮运营、客源招徕、购买邮轮运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奖励扶持措施。

在此背景下,多家邮轮公司宣布重启中国航线。两家中资邮轮旗下吨位在5万总吨以下的“招商伊顿号”和“蓝梦之星号”已率先复航。皇家加勒比和地中海两家国际邮轮公司宣布旗下17万吨级的超大邮轮“海洋光谱号”和“荣耀号”将于年部署从上海出发的国际航线,中资爱达邮轮旗下9万吨级的“地中海”号邮轮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开启以天津为母港的航季,13.5万吨级的首艘国产邮轮“爱达魔都号”也计划年底交付和明年投入运营。

据皇家加勒比方面介绍,该公司于6月29日发布和开售年从上海出发的全年国际邮轮航线,开售头三天,首日船票预订量即为历史最高水平的两倍。在开售后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在没有付费广告的情况下,直销渠道已经%完成了之前设定的全年销售指标。旅行社渠道则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年全部航次切舱和定金支付。

据了解,对于复航,国际邮轮公司主要的挑战是外部环境。国际邮轮行业从停航到复航共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年年底到年夏季,国际邮轮开始在防控限制条件下的复航;第二个阶段是从年夏天防控限制放开之后,在运转一年半后,运营和邮轮满载率基本纳入正轨,而从年1月起开始步入恢复到甚至超越年财务状况的阶段。

刘淄楠表示,国际邮轮是中国较晚重启的行业,营商环境到位,需要一到两年全面复苏的时间。

刘淄楠认为,邮轮是一个业态复杂的行业,包括航运、酒店、娱乐、零售等不同的业务板块,需要资金、技术、人才要素的重投入,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化环境中运营,商业风险巨大。在疫情前十年,约有12家中外资邮轮品牌进入过中国邮轮市场,但是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邮轮企业幸存。重资产行业难以对亏损有容忍度,所以邮轮行业在中国能否有光明的前景,关键是看能否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潜在的优质企业胜出和发展。

皇家加勒比集团旗下的海洋光谱号。本报资料室/图

单船票还是团队游?

在采访邮轮公司的过程中,多家都提到了邮轮重启的单船票模式。

记者了解到,疫情前邮轮行业的营销和运营模式主要是团队游,即有团队出境游资质的旅行社收客组团,与游客签订出境游合同,派领队带团上船和参加当地接旅行社组织的岸上游。

不过,交通运输部发布邮轮试点方案且上海推行试点时,对邮轮两大目的地日本和韩国的团队出境游尚未开放,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上海重启方案是单船票模式,即邮轮公司和旅行社向消费者售卖船票,因为日本和韩国对邮轮游客实行“落地许可制”,不需要旅行社的签证服务,从家门口登邮轮,游客通常自行解决交通,无需旅行社的机票和火车票的预订服务,邮轮一价全包,旅行社只需提供单一的船票服务,而不像其他出境游产品需要打包。

刘淄楠认为,邮轮像海上度假村,游客自行决定在船上的去处,岸上游有当地导游,无需领队服务。在单船票模式中,邮轮不属于旅游法中定义的团队出境游,就像在团队游开放之前,游客可以自己订机票出境去日韩旅行。

就在近期,国家文旅主管部门开放了第三批团队出境游国家,包括日本与韩国,这是不是意味着邮轮应当回归团队游?

刘淄楠认为,这应当是要顺从市场和消费者的选择,消费者是邮轮价值链的源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做大邮轮市场和经济的必要和首要条件,高质量发展邮轮经济首先要确保邮轮度假产品更加契合市场的需求。改革开放初期,目的地国家只提供团签,中国公民出境游必须跟团游。而今天,自由行已上升为主要的出行方式,年轻人更是青睐,未来的趋势应当是取代跟团游。

刘淄楠表示,发达国家的邮轮市场向来是散客市场而不是团客市场,就国内出发前往日韩国际邮轮而言,邮轮上是自由行,如果游客持有签证,岸上游可以选择自由行或参加邮轮公司组织的岸上游,如果游客需要享受日韩登陆许可制免签的,可以参加邮轮公司或旅行社预订当地专业接社组织的岸上游项目。

“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在单船票模式中安排,我们所要避免的是强行要求客人参加以零团费或负团费为特征的购物团。国际邮轮重启是在高质量轨道上的重启,邮轮的监管环境应当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刘淄楠说。

“在邮轮行业复苏期,一些新的变化正在发生。其中国内邮轮旅游市场中供给端持续发力,逐渐完善邮轮旅游产品体系;在国际邮轮旅游市场中,一些头部邮轮公司正跟进更新硬件,支撑邮轮旅游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吴若山表示,行业复苏期,一些头部邮轮集团愈发贴近核心消费群体,提升完善产品服务品质,同时在硬件设施方面顺应船舶产业电气化发展动向、绿色船舶与自动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趋势,朝低碳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创新。

记者了解到,多家邮轮公司正根据游客变化的需求对自身产品进行优化,准确定位邮轮品牌,在获客方面做出差异化、定制式营销,抓住市场红利借势突破。吴若山表示,在邮轮旅游重启阶段,除各地要从政策端帮助行业铺设可落地的、操作性强的发展航道并做好顶层设计外,邮轮公司也要积极探索邮轮航线创新,加快完善邮轮发展配套体系,丰富邮轮产品供给,以满足游客个性化、主体多元化等出行需求。

邮轮经济的贡献度

今年以来多地出台的扶持政策虽多针对邮轮旅游市场,但背后更多是对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视。

“邮轮旅游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业的产品组合,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其背后产业链颇为完善,带动能力较强,对推动区域经济以及海洋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邮轮旅游之所以受到多地重视,与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效益不无关系。

刘淄楠认为,与传统出境游投入产出均在外不同,邮轮经济的造船修船以及基础设施等不少投入都在内,还能带动发展总部经济、港口经济、消费经济等,这些都是能够带动当地产业链,受益当地就业的,因此邮轮经济并非无价值的“过路经济”。

“人们对邮轮经济有一个比较典型的理解误区,即认为它是一种‘过路经济’,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并无较大贡献。”刘淄楠表示。

实际上,早在年,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就曾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年,我国邮轮市场要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市场之一,邮轮自主设计建造和邮轮船队发展取得突破,体系完善、效率显著的邮轮产业链基本形成,邮轮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对城市转型、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的支撑力和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今年以来天津、上海等地也频频出台相关政策,提出要推动邮轮经济提质增效,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等。

与之相对应,作为重要参与方,邮轮公司更看重的并不是多地对邮轮复航的奖励扶持政策,而是立足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加快营造的营商环境。

“当前行业主体日渐多元化,但各个主体对经济社会贡献多少还是有一个标准,即主要看这个主体的业务量多少,各类投入以及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发挥了多少。”刘淄楠表示,邮轮旅游是市场化运作较强的行业,很难依靠补贴持续发展,因此各地在尽量创造好的消费场景以及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外,最重要的还是为市场提供一个好的营商环境。

(编辑:卢志坤校对:翟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nhuangyinxiang.com/jzzz/110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