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类型与判断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引起的各种症状和体征的一组症候群,又称颈椎综合征。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手臂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其发病率据报道在1.7%~17.6%,大多数发生在40岁以后,50岁以上可达25%,60岁以上达50%,而70岁以上几乎可达%。

颈椎病的分类分型方法较多,以下分型较符合临床实际,即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其他型颈椎病。

01颈型颈椎病

型颈椎病临床较为常见,多在夜间或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30~40岁女性多见,多与长期低头的职业或颈部不良习惯姿势有关。本型颈椎病的病因是损伤。基本病理是椎间盘退变,椎体移位,小关节错缝。最常损伤的肌肉是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前斜角肌、椎旁肌等。

诊断要点为:

①颈项部酸、痛、胀等症状及颈部压痛点。

②X线片有颈椎曲度改变、轻度位移、不稳定等。

③应除外其他疾病,如落枕、冻结肩、肌筋膜炎等。

02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传统的颈椎病。本病多因颈部软组织劳损、外伤、骨赘形成、韧带劳损、关节囊松弛、椎间关节变异等,造成椎间孔缩小,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椎间孔缩小分前后径与上下径缩小。前后径缩小,主要是纤维环破裂、髓核后突、椎体后缘骨赘和上下关节突移位突入椎间孔内或椎体滑移所致;上下径缩小主要是椎间盘变性引起椎间隙狭窄所致。

诊断要点为

①根性症状、体征与病变节段相一致。

②颈神经根牵拉试验、后仰位椎间孔挤压试验、头部叩击试验等检查阳性。

③影像学检查所见与临床表现一致。

④排除颈椎外其他病变。

03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相对其他型较少见,但临床症状严重,致残率高,早诊断早治疗对本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要点为:

①颈脊髓受损的临床表现。

②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狭窄,颈椎退行性变。

③除外肌萎缩侧索硬化病、椎管内肿瘤、末梢神经炎等。

04椎动脉型颈椎病

本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而又复杂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诊断要点为

①颈性眩晕,可有猝倒病史。

②旋颈征阳性。

③颈椎X线片有椎动脉损害的异常所见。

④多伴交感神经症状。

⑤除外眼源性眩晕、耳源性眩晕。

⑥除外椎动脉1、3段供血不全、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

⑦确诊、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

05交感神经性颈椎病

本型颈椎病表现复杂,症状差别较大,甚至症状互相矛盾。

诊断要点为:

①有头面、颈、上胸、上肢、心脏等部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②伴有颈神经根或脊髓受损的临床表现,或颈椎病的影像学改变。

③颈胸神经节阻滞或颈部硬膜外阻滞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06其他型颈椎病

根据损伤的部位和表现,除前几型颈椎病外,还可见以下几个特殊类型的颈椎病。

(1)食管压迫型:本型颈椎病发生的原因是椎体前缘骨赘刺激或压迫食管,导致吞咽困难为主的疾病。摄侧位X线片或吞钡透视可确诊。

(2)膈神经受累型:颈部骨赘或前斜角肌痉挛,压迫膈神经或膈神经干及分支所致。

(3)喉返神经受累型:颈椎椎体前缘的骨赘或颈部肌肉痉挛,压迫或刺激喉返神经,出现声音改变。

07混合型颈椎病

两型或两型以上颈椎病表现同时出现,称为混合型颈椎病。临床常见以一型颈椎病为主,兼见他型。

颈椎部位的损伤通常不是只损伤某一组织,而是多组织同时受损,在临床实践中也能体会到颈椎病错综复杂,诊断困难,但只要对颈椎病有全面深抓住各型颈椎病的特点及鉴别要点,就能变复杂为简单,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nhuangyinxiang.com/jzzz/56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