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颈椎病患病率明显上升,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脊髓型颈椎病可致瘫痪!
什么又是脊髓型颈椎病?
如何早期发现,有哪些治疗方法?
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的相邻结构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血管等)并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的疾病。
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双手无力、行走踏棉花感、行走不稳、头晕等。
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可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和其他型。其中其他型涵盖无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
什么是“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或颈椎管狭窄等因素压迫神经根或者脊髓,出现四肢麻木、无力、走路不稳、二便异常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瘫痪,是颈椎病中最严重、致残率最高的类型。
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症状。
01
锥体束征
这一个症状是脊髓型颈椎病主要的特征之一。椎体束征的意思是,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会出现下肢的无力,双腿肌肉的发紧,或者是在走路的时候会觉得腿部异常的沉重,慢慢的就会变得非常的轻盈,就像踩着棉花一样,这样就会导致走路的姿势非常的怪异,容易出现跛行,摔倒的现象。
患者的足尖不能够离地,表现出走路步态的笨拙,当出现这一种早期症状的时候,患者一般可以继续工作。
02
反射障碍
我们都知道脊髓属于我们的中枢神经,当它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的一些低级反射自然会受到障碍。反射障碍,包括生理反射异常和出现病理反射,肢体的一些反射就会表现为亢进,或者是活跃的状态。
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还有桡骨的骨膜反射,膝跳反射和跟腱反射等都会变得亢进,但是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就会减弱,甚至严重的时候会消失。
03
排便、排尿功能障碍
我们的排便排尿中枢是处于脊髓的,所以当出现脊髓型颈椎病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排便和排尿功能的障碍,一开始的时候主要见于尿急,尿频或者是便秘的时候引起的大小便失禁。在后期,这个症状就会变得越来越常见。
为什么会导致瘫痪?
脊髓型颈椎病起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发作很缓慢,脊髓尚可耐受压迫而平时症状不严重,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早诊断,就诊时候已经出现脊髓信号改变,从而导致不可逆性脊髓损伤。
而当发生迎面摔倒、追尾车祸或不恰当的极限运动时,颈椎极度后仰,此时脊柱内韧带骤缩,颈椎管空间瞬间减小,在原有脊髓压迫的状态下,就会引起脊髓损伤,重则导致瘫痪,因此该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尤为必要。
如何早期发现脊髓型颈椎病?
症状:上肢麻木、无力,写字、持筷、扣扣子等精细动作很难完成,手持物易脱落;下肢乏力,沉重感,走路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不踏实的感觉;胸部犹如皮带捆绑样“束带感”的异常感觉。
体检:自行进行以下试验初步判断脊髓功能状态。
10秒握拳-伸指试验:次数小于20次为阳性。
10秒叩足试验:坐位足跟着地,足底快速地叩击地面,次数小于30次为阳性。
MRI检查:凡有症状怀疑脊髓型颈椎病时,早期行颈椎MRI检查十分必要。
颈椎MRI显示脊髓严重受压,脊髓高信号改变
颈椎MRI检查显示多节段脊髓受压
秋季该如何预防颈椎病呢?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除了常规应避免长期低头、颈部保暖等日常保健外,由于存在脊髓压迫,颈椎碰撞等意外可导致瘫痪可能,因此在日常生活或出行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坐姿良好,避免长久一个姿势。长期处于不良姿势容易引发颈椎病,低头伏案时对颈椎压力最大,容易引起颈椎劳损和不稳。时常活动一下颈部,促进血液循环,消除颈部肌肉疲劳。不要长时间趴在桌子上睡觉或躺着看书、玩手机。
2、注意颈肩部保暖,秋天外出可戴丝巾。
3、注意防止颈部外伤和落枕。紧急刹车,最容易引起颈椎损伤。
4、平时应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张肌肉,还可以锻炼颈部肌肉,增强颈椎稳定性,但是要注意的是活动也不能过度、过量。过几天,天放晴后,秋高气爽,正是户外活动的时候。
5、选择高低适中的枕头,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颈椎后侧可适当垫高,保持颈椎的正常弯曲。
如何正确治疗?
如果你有颈椎病最典型的症状:颈型颈椎病——脖子肌肉酸痛;神经根型颈椎病——前臂放射痛,手指麻木;脊髓型颈椎病——脚踩棉花感,半身感觉障碍;混合型——两种及两种以上症状同时出现,就要注意了,医院神经外科检查。
常规治疗如牵引可使椎管容积变小而加重病情,手法推拿按摩(特别是旋转手法)可能导致症状瞬间加重甚至瘫痪可能,应谨慎选用。
对于症状较轻者应密切观察病情进展,给予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对于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原则上应尽早手术,并加强术后康复治疗。
文章来源:网络综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