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颈椎出现一些小问题,身体感到不适时,总有一些患者想着忍一忍就过去了。孰不知,有时候忍一忍不仅不能“风平浪静”,反而会让病情来得更加“惊涛骇浪”。
磕碰受伤后,无法走路?
45岁的刘阿姨,是由家人推着轮椅来就诊的。经过问诊,侯宇医生得知:刘阿姨三天前坐公交时,由于公交车急刹车,头在扶手上轻微磕碰了一下,之后就开始出现四肢乏力的情况,并且日益加重。
到了就诊的时候,已经到了需要在家人搀扶下才能走路的地步。
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刘阿姨的四肢病理征阳性、腱反射亢进、肌力下降,都是指向颈脊髓的损伤。而紧急的磁共振检查也证实了这一点。
受伤前已有征兆?
进一步了解得知,刘阿姨其实在受伤之前,就已经时常在走路时,有“踩棉花”一样踩不到地的感觉,还出现过拿东西拿不稳的情况,好几个水杯都打烂了。其实,刘阿姨受伤之前的这些情况,都是颈脊髓功能受损的早期表现。
刘阿姨也看过医生,怀疑是颈椎的问题,医生建议她完善检查,系统治疗。
当时,刘阿姨认为可能只是更年期的伴随症状,一直没放在心上。
轻视症状,酿成重伤
然而,对多次早期表现的不上心,就酿造了这次受伤后的严重损伤。坐车时不慎受伤,颈椎受到外来暴力的冲击,原有的压迫物瞬间对脊髓形成冲击,导致脊髓的严重损伤,功能迅速下降。
(本就受压的脊髓,在外伤暴力的冲击下雪上加霜)
最终,医院脊柱专科团队为刘阿姨进行了手术治疗。但是,因为脊髓功能长期的慢性压迫损伤,以及外力冲击带来的瞬间损伤加重,需要长期的缓慢康复,甚至会无法恢复。这意味着刘阿姨日后的生活,可能都离不开家人的照顾。颈椎问题早发现
严重的退变性颈椎疾病,是从轻微的症状,慢慢发展的。
当疾病侵袭时,我们的身体并非不为所动,它会及时地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如果我们能早一点识别这些信号,就能早一点发现问题,早一点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那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信号,提示我们需要注意的呢?
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症状:
走路迈出第一步有些吃力
走的过程有“踩棉花感”,行走踩不到地
在写字、扣扣子、系鞋带、持筷子等手部精细操作上有困难,动作笨拙
有客观感觉障碍(对刺激的感觉衰退)
拿东西的时候容易拿不稳、掉落
出现以上任意一条症状,医院进行诊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讳疾忌医,充分了解自身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及早对疾病进行干预,而干预的方式有非常多的选择,可以制订居家护养方案,延缓、控制疾病的进展,避免最后不可挽回的结局。
颈椎养护专家支招
如果说早发现是将颈椎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那么早预防则是改善身体这一块“土壤”,让颈椎病的种子无法萌发,以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如何通过日常养护,预防颈椎疾病?
医院专家给您支招!
01
挺腰端坐
挺腰端坐的状态下,脊柱处于直立状态,最契合脊柱的生理状态,对脊柱的损害能够减少到最低。同时,挺腰端坐的座姿也能让你的脊柱肌肉变得协调起来,有效地保护颈椎。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能够扶阳养气的坐姿。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内容)
02
防寒保暖
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能够让我们的颈椎免受风寒湿所侵袭。佩戴围巾、穿高领衣服等都能够对颈椎起到保暖作用。同时,大家还可以通过热敷的方法祛除风湿、通经活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内容)
03
量身配枕
枕头在颈椎的日常养护和颈椎病的康复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承托头颈部,维持颈椎曲度,保持颈椎的稳定性,同时让我们颈部的肌肉、韧带、椎间盘还有小关节等均能及时得到休息。然而,在枕头的选用上,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人的颈椎状态“千人千面”,每个人的颈椎所适用的枕头也是不一样的。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内容)
04
导引练功
整套“林定坤健体八段功”,体现了中西融合的思想,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骨关节炎等慢性筋骨病具有防治效果。勤加练习,可使身体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侵”的状态。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内容)
供稿/侯宇
审核/林定坤
编辑/蔡颖怡潘惠均
林定坤工作室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