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
针
简
介
揿针,即皮下埋针,是浅刺法的一种,是通过浅刺而久留针的方式来尽量减少针刺时的疼痛、延长针刺效应的时间,以提高疗效。与穴位埋线一样,揿针的特点是突出了长效针感,医院就医的次数,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不妨是一种既能提高疗效、又能降低就医成本的针灸治疗技术。
颈椎病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关节发生炎症或增生、突出以及退行性病理改变而刺激或压迫颈部组织,如脊髓、交感神经、神经根、椎动脉等引起的以上肢无力、颈背疼痛、下肢乏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呕吐、行走困难,甚至吞咽困难、视物模糊等各种症状和体征为主的一组综合症候群。
颈椎病治疗方式(1)西医治疗方式:通常采用消炎镇痛类药物、物理治疗和手术为主,西医药物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手术的治疗禁忌症颇多,且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局限性较大,并不适合所有患者。
(2)中医治疗方式:①针刺+揿针:全身取穴+局部取穴等。颈椎病是针灸疗法的优势病种之一。
揿针治疗具有安全方便、无副作用、针刺刺激温和等优点,一般可固定于腧穴2-3天的时间,累积刺激量大,以时效累积量效。
处方推荐方案一:天柱1.5(双侧)、肩中俞1.5(双侧)、至阳1.5(患侧)、束骨1.5(患侧)、肩井1.5(患侧)、后溪1.5(患侧)、阿是穴1.5
方案二:主穴:颈夹脊(双侧)、颈百劳,配穴:风池(患侧)、肩中俞、肩外俞、肩井、肩髃、肩贞、曲池、天宗、后溪、温溜、会宗。每次针刺选取两个主穴,配穴3-4个。
方案三:主穴:颈夹脊1.2(双侧)、大椎1.2、肩三针1.2、曲池1.2,配穴:气血亏虚型加气海1.2、足三里1.2,气滞血瘀型加足三里1.2、太冲1.2,风寒阻络证加列缺1.2、风池1.2,肝肾不足型加肝俞1.2、肾俞1.2。选取主穴之后,选取2-3个配穴。
揿针选用清铃揿针直径0.2mm,选用长度(mm)标注在穴位右上角。
操作方式先用75%的酒精棉球将穴位消毒,再取一个揿针,拆下密封纸,将塑料容器向后曲折,用拇指和食指夹紧其中一半剥离纸和胶布,将它们一并从另一半剥离纸分开,并从塑料容器中取出,将针直接应用在以消毒的穴位上,按压粘附扎好,除去剥离纸,将胶布粘附压好以确保粘附稳妥,每个穴位均按此操作。
疗程揿针连续埋藏1-3天取针,每天按压3-4次,每次按压一分钟,力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宜,不可用力搓揉,不可用力撞击,中间间隔1-3天后进行第2次治疗,治疗5-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
结论揿针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显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颈部疼痛、上肢放射痛等临床症状。且临床中操作简便、易行,适于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宋雪,杨大伟,张立源,等.揿针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12(2):-
[2]曹玉华,尹旭辉.揿针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44(15):-
[3]李新利.揿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中医药杂志,,10(2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