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览散客清词丽句赋西子杭州日报

温故

清词丽句赋西子

朱光明

饭后,出门散步,在河坊街和南山路的交叉口无意间发现勾山樵舍,令人欣喜。这里是杭城著名才女陈端生居住过的老宅,经过修缮,已焕然一新。陈端生写《再生缘》,书尚未完成而人已逝世,杭州另一位才女梁德绳为她续完此书,成就一段佳话。《再生缘》问世之后,文人学士争相阅读,正如陈端生所说“惟是此书知者久,浙江一省遍相传”。它和《红楼梦》,被誉为“南缘北梦”,得到陈寅恪、郭沫若等著名历史学家的高度赞赏。在年完成的《论再生缘》中,陈寅恪称“《再生缘》实弹词体中空前之作,而陈端生亦当日无数女性中思想最超越之人也”。陈端生和梁德绳皆是清代杭州城的著名才女,她们的风姿神韵,令后世追怀不已。由陈端生,我不禁想起了清代杭州的诸位才女,尤其是由林以宁、徐灿、冯娴、钱凤纶、柴静仪、毛媞、朱柔则等人结成的蕉园诗社。

与当今爆红网络的“名媛”不同,她们出身于文化世家,言谈举止中透露出诗书气质。她们志趣相投,“月必数会,会必拈韵分题,吟咏至夕”,吟诗填词,她们的“文学沙龙”引领着时代的风潮。梁乙真在《中国妇女文学史纲》中,谈到蕉园诗社对钱塘文学,乃至整个江南女性文学创作的影响,即“终清之世,钱塘文学为东南妇女之冠,其孕育滋乳之功,厥在此也”。

西湖、西溪是她们创作的素材,钱塘、仁和厚实的土地是她们的支撑。春天阳光明媚,西湖景色宜人。柴静仪同林以宁、钱凤纶、顾仲楣、顾姒、冯娴、李端明乘着画舫,泛舟西湖,举行六桥舫集会,作诗填词,悠然自得。柴静仪的词《点绛唇》生动地记录了这次愉快的集会。林以宁的长诗《钱塘观潮》中“海外千山合,江边万谷鸣”一句,写出了钱塘江大潮风号浪吼的雄壮气势。西溪河渚,梅花初绽,朱柔则和顾春山两人相约赏梅,写下了著名的《约顾春山河渚观梅诗》,“楼外有梅三百树,美人不到不开花”,数百株梅花,如同知己,似乎在静静地等待着看花的人,朱柔则的才情形象生动地跃然纸上。

和今天相比,她们的娱乐方式更少。湖中荡舟或者湖畔散步,便是最常见的。或迎着晨曦到湖心亭,或趁着月色游孤山,活色生香的生活留在了一行行文字中,也无意之中增添了新的故事。劝夫向学和课子读书是其中动人的篇章。毛际可《张昊传》称张昊嫁给同郡胡文漪,“夫妻才致相埒,琴瑟倡酬无虚日,且劝夫力学”。在张昊的劝说下,胡文漪努力向学,师从著名学者毛先舒,和诸匡鼎、洪升为文友,互相切磋学问,“文行益有闻”。顾若璞修读书船,课子读书,名动杭城。其《卧月轩稿》卷三有《秋日为灿儿修读书船泊断桥下赋诗》谈到她为儿子读书专门造了读书船,停泊在断桥一带,督促儿子读书。除此之外,顾若璞还经常和妇女一起谈论河漕、屯田、马政、边备等国计民生的大事,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经世致用倾向,此事被清代诗坛泰斗王渔洋收录《池北偶谈》。

在三百年前,没有电话,也没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nhuangyinxiang.com/jzcy/99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