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颈椎病的治疗

1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2

颈椎病的临床分型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3

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1.神经根型颈椎病

(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4)痛点封闭无显效。

(5)除外颈椎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2.脊髓型颈椎病

(1)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

(2)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

(3)除外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3.椎动脉型颈椎病

(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2)旋颈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

(4)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6)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7)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颈椎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5.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6.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是指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

4

中医理论

中医学理论上虽然没有“颈椎病”的病名,但是由于颈椎病的症状和中医的“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等很近似,医书中也有所谓“骨错缝,筋出槽”等描述。

《黄帝内经·素问》中对痹证有如下描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中医根据症状和部位,还将痹证分为筋痹、脉痹、骨痹、皮痹和肌痹。在这些描述中也包括了对颈椎病的描述。

在中医学上,颈、肩、臂痛等症基本被视为“痹证”,通常认为其病因是由于外伤、气血不和、风寒湿邪侵袭、经络不通等所致,头晕、目眩、耳鸣则和痰浊、肝风、虚损相关。中医认为,颈椎病的主要病机是肝肾亏虚,精髓不足,气血衰少,盘骨失于濡养,风寒湿邪易于骤袭,痹着经络,气滞血瘀。

中医还认为,对颈椎病的治疗不仅要着眼于颈、肩、背、臂等身体局部,还要有机地联系经络、脏腑、气血等,进行整体的辨证施治,并将脾、肝、肾等内脏的功能和肌肉、筋骨、关节功能有机结合,注重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故而中医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痹、气血虚弱、肝肾不足、经络受阻、痰湿困阻及外伤等不同类型。

5

艾灸取穴

颈部阿是穴(痛点)

6

治疗原理

灸阿是穴有祛除病邪,疏通经络,缓急止痛的作用,能很好的治疗颈椎病。

7

操作

用艾灸盒或悬灸等方法灸颈部阿是穴。每穴30~40分钟。每日一次。

配合按摩风池、哑门、天柱等穴位。以揉为主,用揉的方法解除病灶的压迫症状,可以缓解乏力、眩晕等症状。

长按







































北京哪个医院可彻底治愈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nhuangyinxiang.com/jzwh/16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