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作为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中年人甚至青年白领的常见病,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颈部疼痛、头晕、肢体麻木都是颈椎病呢?其实很多时候这些症状仅是颈椎的退变引起的局部症状或者是其它原因引起的症状,大部分尚不能诊断为颈椎病,现在我们对颈椎病认识一下。
我们的颈椎共有7节,其中第一颈椎叫寰椎,第二颈椎叫枢椎,这两节颈椎不论形状和功能都是特殊的,因此叫特殊颈椎,在寰枢椎节段椎管相对比较宽大,一般不会引起颈椎病,颈椎病多发生在颈2到颈7之间的节段。颈椎病的发病大多是由于椎间盘的退变、突出和椎体后上、下缘的增生和骨赘形成对脊髓、神经和血管压迫而引起的。那么,不同的压迫位置引起的症状也不相同,颈椎病就有很多种的分型,我们最常见的分型有:局部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等,其中局部型和神经根型约占所有颈椎的80-90%左右,而脊髓型和椎动脉型相对较少,尤其是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很少的。下面我们分别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进行讲解。
一、颈椎病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1.局部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
局部型颈椎病最多见,这一类型的颈椎病主要是椎间盘退变后高度减低,引起颈椎椎间关节的松弛,关节活动度加大,导致关节周围的关节囊、韧带以及椎间盘周围软组织受刺激疲劳和慢性的劳损,从而出现颈部局部的酸胀不适和偶尔疼痛,部分人有“落枕”的急性发作症状;查体时仅有局部的压痛而没有神经受压受损的表现;在X线片上看会有颈椎轻度退变,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屈的表现,MRI检查并没有椎间盘的明显突出或者有轻度膨出,但脊髓和神经根无受压。这一类型的颈椎病就是局部型颈椎病。
2.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第二常见的颈椎病,这一类型的颈椎病是因为椎间盘的突出或者骨赘压迫了神经根引起神经根支配区域的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患者多有一侧颈肩部疼痛和一侧上肢疼痛和麻木,而另一侧上肢和双侧下肢没有不适表现;急性的严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会有剧疼,甚至会影响睡眠。查体的时候可以发现具有明确的神经根支配区域的感觉和肌力减退,颈椎MRI上可见到椎间盘突出或者骨赘压迫一侧或者双侧神经根。
3.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型少见的颈椎病,多是由于骨赘压迫椎动脉,或者有颈椎动态性不稳等原因引起,椎动脉受压后变细或者痉挛导致供血减少引起,这一类型的颈椎主要表现为颈肩部不适、头晕、头痛,部分患者会有行走不稳等表现;X线上可见颈椎增生,尤其是钩椎关节增生明显,MRA上可见椎动脉在椎动脉孔处狭窄等表现。
4.交感型颈椎病
临床较为少见,不做介绍。
5.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是十分常见,但这一类型的颈椎病多是由于脊髓受压导致脊髓功能受损引起的症状,患者多数表现为颈肩痛、双侧上肢的疼痛麻木无力,双手的精细动作困难,双下肢无力、走路有踩棉花感、不稳等,部分患者有大小便功能的改变甚至双下肢的瘫痪等症状,在X线片上看到颈椎有退变、增生和骨赘形成、椎间隙狭窄等,MRI上可见椎间盘突出或者骨赘压迫脊髓,甚至有脊髓信号改变。这一类型的颈椎病病情较为严重,危害较大。
二、颈椎病的治疗选择
1.针灸中药治疗
针灸和中药治疗颈椎病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针灸处方一般为凤池、风府、颈夹脊、大椎,对于椎动脉型颈椎一般会有眩晕的症状,可以针刺项五针(专业术语),神经根性颈椎病一般是上肢部的麻木和疼痛,可以循经取穴,临床上一般较少出现单一症状,一般多个症状交叉出现,治疗上辨证取穴,中药可以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葛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方剂加减,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治疗上还是以仲景的十二字方针为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2.推拿疗法
此种方法为大家所熟知,不在过多介绍,对于诊断明确的脊髓型颈椎病特别注意,推拿时一定要慎重谨慎。
3.刺络放血疗法
刺络放血就是用三棱针或是采血针在局部点刺,临床一般加拔火罐,此种方法往往会有立杆见影的效果,不过此种方法对于贫血的患者有一定要慎用,本方法刺激大,对于敏感的患者也要谨慎,以免发生纠纷。
4.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属于一种新兴的疗法,近年来对于治疗颈椎病应用的日益广泛,临床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针刀疗法时间段,见效快,对于顽固性颈椎病是不错的选择。
5.水针疗法
水针疗法就是穴位注射,局部注射药物来治疗颈椎病,临床常用的注射药物有维生素B1、B12、红花、当归等,效果也是不错的,个人认为水针疗法可在急性期使用,平时治疗不宜过多的使用。
6.康复锻炼
颈椎病的治疗很重要,康复锻炼依然不可忽视,康复锻炼方面可以做颈椎操,可以选择古代的一些养生功法,八段锦,五禽戏等。
7.以上疗法均为保守疗法,对于较重的颈椎病也可选择微创椎间孔镜疗法和手术疗法。
结束语:颈椎病重在预防,远离手机,远离颈椎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