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
超强台风“轩岚诺”刚过,杭城终于度过酷夏,秋风拂人,我将《摩崖萃编》一书端出来看。这是西湖文化研究会的邵群女士,倾十五年的心血,将西湖南岸凤凰山、玉皇山、将台山、南屏山……的摩崖石刻余幅,一块一块拍照记录,终成《杭州凤凰山摩崖萃编》(下称,摩崖萃编),成为西湖上传世的金石典籍。
不看不知道,一看很惊喜——内有《明·丁洪诗刻》一篇,我蓦然想起,丁洪会不会是我的祖上?
我迅即将《日铸丁氏宗谱》翻开,查到了有关丁洪的记载:“丁洪,生于正德十四年()巳卯十月初十,戌时……生三子,卒于万历十六年()戊子七月十九日戌时……享年六十八岁”。其他文字均未记入。看来不对,我祖上的丁洪并非刻石之丁洪。
《摩崖萃编》中的丁洪是这样的:经查生于成化十六年(),江西沿山县人。正德九年()时年三十四岁,为甲戌进士。先令武昌,荒疫并作,流离载道,丁洪捐俸,施药粥,致使百姓平安康复;任安徽当涂县令时,遇大旱,谒诚呼祝,遂沛甘霖,万民咸悦,为建生祠……后在浙江鄞县,慈溪和甘肃兰州任知县……
嘉靖十三年(),丁洪五十四岁了。这一年,他好友中有位姓夏的同乡,在朝中执掌一定的权力。乡人对丁洪说,夏相当朝,你要晋职是完全可以的。丁洪听后,面露正色:“爵禄朝廷公典,勤劳臣子,岂敢觊乎!”是年冬月,丁洪任杭州知府。
第二年,即嘉靖十四年()二月,丁洪接调令去北方任职。这时,丁洪到杭州才只有短短四个月。虽然时间短,但丁洪已经对杭州产生了感情,这可是一个青山绿水的好地方啊。
他想到在游西湖南屏山一带时,嶙峋的山石上,题名不少。于是,在二月十五夜,一轮明月洒湖山之际,丁洪行到南山,写下一首诗:“忽忽南迁又北征,恍然梦里是平生。飞腾自合同云鸟,流落犹怜有姓名。老去壮心终不改,年来华发半多更。山青云白归何日?惭对西湖月满城”。并附记:“时守杭方四月,奉改调令当北上,息此数月,嘉靖十四年仲春,阆山丁洪识。”
丁洪作此诗在卸任之时,古时士人能在西湖上留个名,是人生之幸事。丁洪在离杭前踏看湖上之山,选定南屏山的石佛洞前,将此诗刻就后,离杭赴任。
岁月流逝,山石易蚀,雨雪风霜,近五百年。当邵群等有识之士,在南屏山中觅得此刻石时,见文字已漶漫。他们细心将风蚀去尽,露出难以辨认的文字,逐字逐句地将全诗和题记录入《摩崖萃编》中,以传后世。
我查了整个明代的年之间,在杭州任职的知府有72位,丁洪序列32位。当时杭州知府平均任职时间在四年左右,丁洪仅驻留四个月,是明代杭州知府中任职最短的一位。然而,西湖南屏山的刻石却把他的名字永久地留在了杭州。
头图说明:
丁洪诗刻石,在岁月流逝中已经漫漶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