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8/5469129.html鉴别推拿师水平的高低。一,手感推拿疗法是通过针对性的手法操作达到治病目标的一种疗法,所以判断一个人推拿水平的高低首先要看施术者掌握手法的熟练程度如何。手法的熟练程度简称手感,手感好坏是推拿的关键。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渗透,是手法操作的四要素,手感也是由以上四点决定的。“持久”,是指手法操作要按照要求持续运用一定的时间。有人行滚法的时候不是在具体的部位上持续滚动,而是来回挪动、滚来滚去,没有丝毫的“吸定”感,还美其名曰:为了扩大刺激范围。这种把滚法的持久性要素丢失殆尽的做法要不得。有人追求手法的奇迹,认为特效手法用一分钟就可以搞定,学习常规手法用不着那么认真,在滚法上亦是如此,这种心态用于治疗能有多大效果,只有神仙知道。“有力”,是指手法操作必须具备一定力量,这种力量视病人的体质、病症、部位等不同增减。有人不分患者的体质强弱、皮下组织丰满或单薄,下手力度的大小都差不多。“均匀”,是指手法操作要有节奏性,速度不得时快时慢,压力不得时轻时重,力度的轻重交替要有规律,速度要均匀,手法宜平和、自然,这样的话患者才会感觉舒适。这需要推拿人员具备一定的内功基础,若能练习站桩功最好。“柔和”,是指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这与“均匀”的道理相近。当初学者练习站桩功之后,大多能较好把握身体的平衡感,在操作时易做到沉肩、坠肘、身体协调,感觉力量能从腰背部传达至施术部位。这就像擀面条前的“和面”动作一样,只有用上躯体的重力,才不会过多消耗自身的体力,面团也能揉、捏的顺畅、匀称。手法的练习或实施把握好上面的八个字,并将之有机贯穿在一起,到时自然能体会到渗透或深透的奥妙。我一直向学习推拿的学员强调,手法的四要素完全了然于心,再贯彻《医宗金鉴》的“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之手法操作过程,手法的就可以快速地正确掌握,随着推拿时间的推移,手法操作会越来越熟练、精准,疗效自然越来越好。手法的熟练程度如何,归结起来就是手感如何:手法越熟练,手感越好。这与推拿者临床经验积累的时间长短,以及是否理解、贯彻了手法操作的要点有关。曾有个医生问我:某医院有一个小儿捏脊很有名的老中医,指关节变形很严重,是否做推拿时间久的人都会变形?我解释说,这应该是他手法操作时局限性用力造成的。因为捏脊时局部指关节长期过度用力,就可能引发手指变形,这只说明他手法的基本功不够扎实,或是手法操作有偏差。假如你从旁边观察一个陌生的推拿者,只要看他手法操作时的身体协调性如何,就能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年我见过北京一个很有名的盲人按摩师,手指不但没有些许变形,而且手掌象婴儿般匀称、柔软。当他以指端用力掐我内关、外关穴,其前臂的肌肉依然能保持松软。据他说,这是练“鹰爪功”的结果,我到现在也到不了这个水平。有很多具丰富临床经验的推拿医生,其手法五花八门,有的人却在手法操作的细节上出现各类问题,也许是他们早期的手法学习不规范,当形成不良的手法操作模式后,纠正起来很让人头大。二,诊断定位的水平新时代的推拿医生必须掌握相应的医学知识,因为中医推拿与西医的诊断、定位间的依存度很大,如果离开西医的诊断、分析,只采用单纯的、传统的中医推拿诊疗模式,手法操作的时候就可能引发医疗事故,因为推拿导致伤害的例子不在少数。就以常见的腰腿痛为例,接受推拿诊治的大多是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手法治疗前必须采用“CT”等检查手段确诊,当排除了脊椎肿瘤、结核、腰椎滑脱、骨质疏松等非推拿适应症之后,才可以放手使用推拿手法,否则会对患者造成截瘫等难以挽回的伤害,这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假如腰腿痛患者找针灸或内科医生治疗的话,即使西医诊断错误,你也不能说他的诊疗过程有问题,因为他完全可以不理会西医诊断结果,只要用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说法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推拿医生这样做是不想象的。传统上,推拿和中医骨伤的关系很难分清,而中医骨科和西医骨科医生在诊断、治疗的思路上基本一致。这是因为骨折、脱位必须确切定位、定性才成,否则在治疗时张冠李戴,哪后果就难以想象了,骨折、脱位的整复和固定容不得半点差错。推拿疗法的道理与之接近,在诊断上主要遵从西医的诊断、定位方式,若采用传统的中医脏腑辨证模式,就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中医内科医生在辩证诊疗时可以根据自身经验、认识的不同,治疗同一种病,说出不同的道理,开出不同的方药,这时你很难判断谁对谁错,若推拿治疗前的诊断出现这类问题就不对了,这时必须分出对错来,例如,腰椎肿瘤不能推拿,因为误诊原因依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之,那就会发生医疗事故。有的推拿医生以传统的风寒湿痹解释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这对推拿手法的治疗能有什么帮助?若有,我觉得只能是借口,因循守旧与庸医杀人没有多大区别。总之,推拿前必须有明确的定位、定性,手法治疗时才可以有的放矢。三,推拿治疗的思路推拿治病的关键有前述手法熟练程度之手感和诊断定位是否明确两点,再者就是治疗的思路问题了,即手法治疗的方案或具体的部位和顺序。通督正脊术的推拿思路主要以督脉(脊椎)和腹部丹田为中心,以西医的诊断和中医的辨证论治为依据,现以颈椎病为例阐述之。颈椎病是颈椎及周围组织出现异常造成的,所以要在颈椎周围进行手法整复和松解,并点揉远端和近端的相应穴位,是治疗颈椎病标准模式。临床实际却没这么简单,我觉得,上述治疗方式只是机械的采纳了西医的诊疗观,并没有从中西医的角度全面分析颈椎病的成因和病理。从脊柱生物力学角度来看,颈椎的运动与腰椎、胸椎的运动关联,治疗颈椎病却不考虑腰椎、胸椎与颈椎间的关系,治疗方案就是不全面的。从病因上分析,颈椎病的发生和姿势不良密切相关,所以手法治疗时还需结合颈椎或脊椎X片,分析、了解患者的习惯性姿势不良体态及其成因,随后和患者交流并纠正之。再者,很多颈椎病患者存在颈椎不稳,这时还要指导其进行相应地颈肩部功能锻炼。抑郁、过劳等也能导致颈椎病的发生,这些问题只有边检查、治疗,边和患者沟通,才能逐步全方位了解病因病机,随后再采取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辨证论治,才能取得最好、最快的效果。由此可知,治疗颈椎病不可能象通常认为或者实行的治疗方法那么简单,必须是多方位的、深入的。通督正脊术治疗颈椎病的时候,会把颈椎和胸椎上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整复、松解和导引锻炼。治疗头痛、腰腿痛等推拿适应症的时候存在颈椎病这类问题。有人说,老师原来是这样教我的、教科书上也是这样写的、权威学者更是这样说的,所以我把颈椎的紧张、错动解决后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没有问题。这种说法没错,但是对解决颈椎病这种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复杂的医学问题一点没有帮助。为何要有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精神?因为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处在摸索阶段,其它西医、中医解决不了的颈椎病来我们这里治疗,我们就要破除陈规,全面的分析、了解颈椎病的成因,有的放矢地使用推拿手法等综合手段,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疗效。涓婂嚭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