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的杭州浣纱河畔,人流熙攘。慕名而来的人中很多想找的都是一位姓罗的骨伤医生。
“看骨伤,找罗医生。”对于老底子的杭州人来说,罗氏伤科绝对是再熟悉不过了。
而“罗医生”其人,医院里的罗氏伤科第四代传人——罗振玉。
他的孙子——罗国樑深得真传,现在人们要找的“罗医生”顺理成章便换成了他。如今,耄耋之年的罗国樑医生仍旧坚持坐诊,除了骨伤,在内科疾病和老年病,如脾胃虚弱、三高等患者当中也有极好的口碑。
记者在杭州城隍牌楼巷旁、中山南路,有杭城药业“六大家”之称的百年老店泰山堂里,见到了每周一、周四上午坐诊的他。
01流传百年的中医世家
看病有仁心,治病靠手法
罗家是中医世家,罗氏伤科起于明代,时至今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罗医生的爷爷罗振玉,生于嘉兴,是当地有名的骨伤大夫,接骨上骱、自制膏药都很有一手。年,医院组建中医伤科,罗医生就跟着他一起来到了杭州。
罗医生还记得,爷爷常教导他们:“为医生要有割股之心。”说的就是医者仁心,即使患者没钱看病,也要有奉献精神为他们治病。
多少年来,罗医生对这句话一直身体力行。他看病的时候总是和颜悦色,对于患者的病情也总是问得很详细,还特别喜欢教大家一些实用不要钱的好方子,让他们在家里就能慢慢“养”病。
“罗氏伤科是祖传的手艺,其中手法很有特色。”罗医生说,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而手法可以说是“切”的延伸。
中医里的手法有很多,推拿按摩、保健足疗、正骨整脊都可以称之为手法。而在骨科当中,手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我们常说的“摸骨”其实也是一种手法。
“我更相信自己的手,自己的眼睛。”罗医生说,此前有很多患者感觉腰腿疼得厉害,他在“摸骨”诊断之后就确定了病灶。
现在,虽然随着X光片、CT机、磁共振等医疗设备的出现,手法的重要性不如以往了,但是在中医上,手法学一学还是很有必要的。
前两天,罗医生就碰到了这么一位男性患者。38岁的他腰痛了很多年,来找他看病。罗医生“摸骨”之后,发现他椎间隙小,两边的肌肉组织比较僵硬,骶髂关节有“叩”痛,拍片子一查确实如此。
02罗医生说时代在变患者也在变
低头族越来越多,颈椎病要这么治
时代在变,患者的类型也在变。罗医生说,现在骨折、脱位的患者少了,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这类病的人却越来越多。
现在到处是低头族,一直对着电脑和手机,时间一长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
在治疗颈椎疼痛方面,罗医生也很有一套。除了中药针灸、理疗、拔罐、按摩、外敷等治疗方法,他还为患者准备了一个小妙招,轻轻松松地就能在家治病——自制一个小枕头,特别适合于生理弧度变直的患者。
罗医生说,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有很多,牵引治疗就是其中之一。按照脖子和头型一比一的比例,用大米或红豆定制一个小枕头,保证睡觉的时候头腾空,就能够通过牵引力将变直的生理弧度调整过来,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效果尚好。
方法不难,贵在坚持,此外还要注意仰睡和保热,长此以往,3个月到半年就能见效了。
类似的小妙招,罗医生还藏着很多,每当患者来看病的时候就会忍不住分享给他们。
因为经验多,医术好,态度亲切,很多年级大的老年病患者也喜欢找他看。
罗医生还说,其实在骨伤科,“手法”不止能诊断,治病也有一手。很多人弯下去起得猛腰直不起来了,觉得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其实并不是,而是小关节紊乱,用杭州话讲就是“突出”。
罗医生告诉记者,在他的门诊中,这样的病人有很多。不久之前有一位常去健身房的梁小姐就这样不小心“突出”了。家住三墩的她,30多岁的样子,长得清瘦苗条,平时也喜欢运动锻炼,是健身房里的常客,来的时候弯着腰,说痛得厉害。
像她这样的患者怎么治?靠“手法”就可以了。罗医生想出了一招躺着就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让患者平躺在治疗床上,一人扣住患者的肩关节,使肩不离床,再让双腿弯曲,以手固定住侧面一掰,听到“咯”一声就搞定了。
梁女士当天就是用这一招解决了腰痛的问题,弯了好久的腰终于重新又直了回来。
罗医生说,什么叫手法?医者用很轻巧的力,患者又不感到痛苦,这才叫真正的“手法”。
03行医六十载兢兢业业
八旬中医养生秘诀在“宽心”
罗医生从医六十载,学医治病的故事有很多。年,他随祖父来到杭州,当了5年学徒,为了家中生计,又北上内蒙古包头做工。他回忆说,当时工厂经营不好无奈停掉,而自己也只能又再度返杭。在这一去一回之间,他更坚定了学习中医的决心。
带着之前几年的经验体会,他又做了几年的学徒,后来在年终于考出了医生资格,正式成为一名“伤科医生”。
那时的“伤科”是真正的鼎盛时期。罗医生回忆,有一年下大雪,一个上午来了21位骨折患者,医生们都忙得连轴转。
虽然已经一把年纪,但是罗医生精神气很好,问他有什么长寿的秘籍。他说也算不上有什么养生的方法,最关键的是要放宽心,心态好说简单也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
罗医生家的人都自小习武,罗医生也不例外,从小就会练一些小招式。他笑说,惭愧小时候摔过一跤,独独还不会骑自行车,所以平时喜欢多走一走。
日常起居他争取做到早睡早起,晚上看完新闻联播8点多钟就上床睡觉了,早上醒得很早,5点多钟就起来,等爱人买菜回来,他会帮着摘菜,打打下手。
吃食上罗医生尽量保持清淡,荤腥大都不碰,以素食为主。
罗国樑,中医外科,副主任中医师,罗氏伤科第六代传人
医院,行医六十载,数谙伤科医理,擅长接骨上骱,从事中医伤科六十余载,受祖父罗振玉的真传,吸取罗氏伤科精髓,进行传承发扬,以中医外治、内服相结合。
记者:赖金鑫
监制:曹漪洁
主编:尉洁婷责编:陈雨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